读过之后崇敬更甚。真难怪卫大人心性如此坚定,他经受的考验太多了。
男人们佩服卫成,白手起家混成今天这般模样。
也有些女人羡慕死了姜蜜。她早年丧母,养在后娘手里,在卫成最落魄的时候嫁给她,成亲之后时来运转。
她男人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考上来,然后是庶吉士、编修、侍读、侍读学士、右通政到现在正三品通政使。姜蜜从秀才娘子到三品淑人用了多少年?
也就十一二年。
她最厉害不是受封三品诰命,而是让男人死心塌地待她,府上连房妾室也无。
就这么个乡下出身的太太还生了个绝顶聪明的儿子,她大儿子卫彦早几年就在皇上跟前挂了名,瞧着笃定有大出息。
托生在富贵之家不算本事,那纯粹是命好会投胎。像姜蜜这样乡下出身活到这份上,才称得上是顶顶的能耐人。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她三品诰命还不是头。卫成前几年升得太快,现如今在通政司熬资历,过几年还有得升。
恐怕就连毛蛋本人都没想到,卫家这些故事流传开之后,别人最羡慕的不是凭本事升官发财的卫成,而是卫成他夫人姜蜜。
有人受追捧肯定就有人挨唾骂。
读书人要脸,你让他们跟长舌妇一样当众论卫大卫二的不是很多人干不出。背地里不断有人拿这当反面教材,反正学谁都好,别学这两兄弟。
姜蜜跟别家太太闲聚时也被问起,问那书上写的真是实情?天底下果真有如此刻薄的兄嫂?
她能怎么说?
又不能直接点头,只能装傻。
但凡有人提起,姜蜜就问她们:“什么书?”
跟着就有人将书册送来,姜蜜看看封皮,没翻开便笑道:“我哪里读得懂这个?我只不过在卫彦开蒙的时候跟着学了几个字,会看账本罢了,要读书太为难我。”
她扬起书册,问这写什么的?
“你不知道?真不知道吗?”
“我是真不看书,看不懂这些个。别卖关子了,有话直说。”
她这样别人反倒不好意思,体面人家说话讲究,谁都不好当面把故事复述给她,只能含含糊糊说是卫通政的故事。姜蜜把书册放下,靠着椅子扶手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九年前,我们老爷馆选进翰林院之后,地方上就有人参照他写话本,这有什么稀奇?”
其他太太你看我我看你,说这个特别相似,主角儿姓卫,是家中三郎。
姜蜜:“那我就不清楚了……我没这些雅兴,不看书也不爱听说书,有那精神头不若过问一下几个小的,多管管人老实些,你不闻不问他跟着就能闯出祸事。”
“哦?你是想说你们卫彦就是天天给你训着成了这么出色的模样?”
“那可不?他小时候淘得很,还能自己乖吗?”
话题自然而然的从毛蛋那个书转到家中子女身上,都是当娘的人,在管教儿子的话题上她们尤其有共鸣,大家非常爱听姜蜜的成功经验,都想知道要怎么教才能让儿子变成那么讨人喜欢的模样。
姜蜜说她很爱同儿子讲道理,从卫彦两岁能听得懂大人说什么起,到现在,八年之间没间断过,但凡他哪里做得不对都会挨说。
“两岁就教训他?他跟你亲吗?”
“不亲也不会由我来做这个事……再说称不上教训,还是好言好语说得多。卫彦他天生就比较聪明,不费劲就能明白我的意思,这些年陆陆续续教了不少,从规矩到人生道理差不多都齐活了。因为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从小就没放纵过他,他没什么叛逆心。”
“没请过家法?没打骂过?一次都没?”
姜蜜努力回想:“应该没有。那孩子眼神好嘴又甜,只要看我恼了立刻认错,他那样哪还下得去手收拾?”
太太们你说你儿子,我说我的,停下来各家都有自己的烦恼。
有的是打小惯的,不听话。
还有生来爱玩,不读书。
有的气性大听不得一句教训,做儿子的比爹娘还能耐,惹着就要去老爷子老太太那头搬救兵。
读书不开窍的自然也有。
……
听得多了,姜蜜就在心里庆幸,庆幸自己教得早,真等毛病全养成了再要他改很难的。那岁数的孩子自律性本来就比大人差很多,经常管不住自己。
在外头跟人聊了半天育儿经,回去之后歇了不多会儿,几个小的就请安来了。
福妞才两岁半,还是个臭美的胖姑娘,她每天吃吃喝喝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这年纪是没有任何忧愁的,距离学仪态规矩都还早,眼下就是幸福的童年。相较于她,上头两个哥哥就繁忙多了,宣宝实实在在的满六岁了,如今跟着游先生读书。至于砚台,也还是让游先生带着,听先生的意思他现在都不会掰碎了嚼烂了喂给砚台,经常是让他自己去琢磨,琢磨不通在提点一二。
这么做也是怕,游先生觉得自己哪怕是三榜进士出身,学问称不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