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雄英与察哈尔部血战之时,应天皇城却塌了半边天,皇太子朱标突然吐血三升,头疼难忍而病倒,春和殿外的太医院诸御医,皆对此手足无措。
用御医的话说,太子自洪武元年始,二十八年来,劳心国事,呕心沥血。铁打的人,也得落下毛病。日积月累,积劳成疾,最终气血两衰,回天乏术。
而对于太医们无能,朱元章当然火冒三丈,不顾朱允炆、朱樉等子孙的劝谏,毅然斩杀了十余名不称职的御医。甚至,放了话,治不好太子,剩下的御医,都要给太子陪葬。
可三天过去了,朱标的病情依然没什么好转,听到太子不行了,老朱都眼睛都充血了,急吼吼的赶到东宫。
刚跨进春和殿,便见到荆王-朱允炆,跪在佛龛前祈祷:“佛祖保佑,弟子今日在佛前立下誓言,若父亲能安然夺过此关。弟子愿意剃度出家,青灯古佛,终生侍奉在佛前。”
朱允炆的仁厚、孝道是出了名的,朱元章听了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叹了一口气,转身进殿,吕氏及一众东宫嫔妃伺候在此,见皇帝来了,纷纷行礼退到外面。
朱元章坐在榻边,握着朱标的手,安慰道:“老大,你且安心养病,咱已经下了旨意,照会应天城,谁能治好你的病,封侯爵。”
老朱是没招了,只能有病乱投医。可朱标对自己的病,却是心知肚明,他清楚已经油尽灯枯了,就是佛祖降临,也救不了他。
“父皇,孩儿恐怕要辜负您老人家的厚望了,请恕孩子不孝!”
可他还有放心不下的事,那便是身在北境的朱雄英。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朱雄英性格太过刚烈,太好战,皇帝和他过身后,再无人能制。
朱标本来是打算等他打完这一仗,调回应天慢慢调教。可现在他的时间不多了,这件事只能劳烦皇帝来操心。
“儿臣不担心他坐不稳江山,儿臣担心他学汉武帝,把大明的家底给打光了。”
大明立国不久根基不牢,老百姓的家底不厚,年年征战,百姓的日子该怎么过啊!全依着他的脾气来干,早晚天下凋敝,户口减半。
但这孩子也不算没救,最起码他有一颗爱民之心。朱标请皇帝耐心教导,教导好了,一定是位坚韧不可催的帝王。
朱标的话,让老朱眼前一红,他清楚,儿子是在交待后事,弄得老朱是眼圈一红,泪水也顺着眼角留了下来。
记得他上流泪,还是马皇后离世,这才几年的光景啊,又要送长子了。人世间最催人心肠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抹了眼角,朱元章安慰道:“老大,你是个孝子,孝子就不能让老爹,白发人送黑发人。”
“至于雄英,你不必担心,朕会看好他的。”
说完这话,给朱标一个安心的眼神,朱元章踉踉跄跄的走了出去,走到春和殿外,手也扶着柱子,低着头哽咽起来。
他不是不想多与朱标说说话,实在是怕儿子看到他失态的样子,走的时候不安心。
而随后被叫进来的吕氏等嫔妃、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江都、宜伦、岳阳、南平等都跪在前面,周兴、刘真、张文杰、房宽、齐泰、黄子澄、练子宁、景诚、朱胜、徐祥、陈用等臣工跪在后面。
诸人皆面露悲色,低声的哭泣着。他们都知道,今儿就是太子最后的日子,想起往日太子对他们的种种恩德,心情也是更加悲痛,眼泪止都止不住。
“诸位爱卿,你们皆从孤多年,有功劳、也有苦劳。可以说没有你们,很多事孤都做不到。”
“现在孤要先行一步了,东宫也就塌了半边天。好在,还有雄英在,孤希望你们像对待孤一般,辅左太孙,稳住朝局!”
是的,如果没有朱雄英,他过身后,朝廷必然大乱,诸王势必窥视春和之位。他这一脉,能不能保住,还是个未知之数。
一旦新储入主春和殿,这些东宫的老臣,势必受到排挤,外放、清洗,将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皇帝也救不了他们。
有太孙好,有太孙储位更迭时,不用流血,这是仁厚的朱标,所愿意看见的。诸臣自然也明白,太子是为家人,也为他们的身家性命考虑,也都叩头领命,哭着退了出去。
而诸臣离开后,跪在榻前的吕氏,握着朱标的手,哽咽道:“殿下,殿下,您可千万要挺住啊,臣妾,臣妾和孩子们,舍不得您!”
她这一哭出来,朱允炆兄弟姐妹几人,也都忍不住了,不停的揉着眼睛,可又不敢像吕氏那般哭出声来,只能低声的抽泣着。
“先贤说人固有一死,孤做了二十八年的储君,享尽人间富贵,妻贤子孝,知足了。”
“孤走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