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不远送。”
“叨扰了。”张仪回礼揖道。等他礼毕完抬头望去,屈原早已拂袖走出了厅堂。
待屈原走后,躬身一旁的侍者上前对着张仪向外引道:“秦相,请!”
“请。”
待走出了这座圈地甚是宽广的左徒府邸。张仪不禁回头瞥了一眼那高门之上凋刻的几个楚字。
‘楚国,屈原,嘿。’张仪心底腹诽一声。
坐进车厢,他的神情骤然转换。“唉。”
这屈原对秦国抱有的敌意太深了,利诱、威逼而今竟都毫无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楚王对于秦国和三晋之间的态度也是摇摆不定。
王意不定,如此以来、主掌邦交的左徒便成了秦晋之间所争夺的重要筹码。
‘难道真的要把商于之地还给楚国不成?’张仪不禁想到。
眼下来看,这算是秦国此时唯一能拿出来交换的筹码了。
但,这又显然不可能。
嬴驷在他来楚时便说了:亲儿为质、宗室国库尽可取之,但这地是绝不能让出一寸。更况且是商于这样的兵家重地。让出商于无异于是将秦国的南大门敞开了让楚国来打。
这左徒屈原看起来不好应付啊……
他这秦相好像已经很久都没有碰到这等窘迫的情形了。
车厢外赶车的侍卫、见自家相邦自从进了车厢便一直没有吱声。不禁出声问道:“相邦,是否归家?”
张仪一时没有回答,他而今还在为如何将楚国拉到自己这边而糟心呢。
思慎片刻,张仪咬牙对着车外回道:“汝差人去向令尹府邸拜谒,言曰张仪求见。”
“喏!”
……
郢都,令尹府。
借着微弱的烛火,昭阳眯着眼审阅着几桉上那一摞厚厚的奏简。
简书中既有政事、亦有兵事,但如今这里的大部分,都是秦国与三晋之间的征伐相关。
秦国晋阳战败,而今又拒不退地、失信于天下。
对于秦国,昭阳自是乐得落井下石。但对于魏、韩两国,他也一直是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当然,对魏、韩的谨慎却并非因为楚国与两国之间的征伐。毕竟早在楚肃王时期,楚国对两国的战争便是呈压倒之势了。
如今让他担忧的是赵国,准确来说是以赵国为首的三晋。
魏、赵、韩三国这两年来着实有点不对劲。以往三国之间虽然也会有协同作战,但向来是面和而心不合的。
再观如今,三国之间似乎再次进入到了外交‘蜜月期’,一如昔年魏国文侯在位之时。
只是这主导者从魏国换成了赵国。
尤其是年前秦国对赵国发动的晋阳之战,其战争的结果让整个华夏都大感震惊。毕竟列国当年被三晋所支配的恐惧还历历可数。
自晋阳之战后,昭阳便开始对三晋的动向展开了密切关注,尤其是那个年轻的赵王!
但,毕竟楚、赵两国之国境线相隔千里,一时半会两国之间应该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军事冲突。
不过此次魏国再邀合纵,让昭阳敏锐地嗅到了一丝危机。对自身的危机,也是对楚国的危机。
屈原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尽数将目光放在了秦国的身上,而忽视了来自左右的危险。
“吁。”昭阳呼出一口浊气,紧了紧身上的袍子。
三月郢都的夜晚还是有点冷的。昭阳不禁感慨‘自己这身体再也不复年轻时的壮魄了。’
这时门外轻步走进一个二十出头的俊秀青年,观其面容与昭阳有些相像。青年入门便朝着上首揖拜道:“父亲,秦相于府外求见。”
“哦?”昭阳放下手中的简书。
昭滑躬身上前将一片简犊递给了父亲。
昭阳接过竹谒随手扔在几桉上、看都没看,而是对着儿子打趣道:“这张仪看来是在左徒那里受挫了。”
“大人料事如神。秦相刚出左徒府衙,便来拜谒大人,定然是为游说和盟一事。”昭滑恭敬道。
“请秦相进来吧,倒也许久不见故友了。”昭阳站起身,朝着外堂走去。
一刻钟后,张仪站在昭阳面前面容堆笑,揖拜道:“张仪拜见令尹。”
“多日不见,秦相风采依旧啊。请。”昭阳也是笑呵呵地朝着侧席引道。
“不敢不敢。当初若非令尹收留,张仪窘迫难熬,恐无今日聚首啊。”张仪笑道。
“秦相而今不怨昔日的鞭打之痛了?”昭阳语气有些玩味地说道。
“哪敢,若没有令尹昔日的鞭挞,也就没有张仪今日之身了。”张仪说着便起身,朝着昭阳又是恭敬揖道:“谢过令尹。”
昭阳摆了摆手手:“无妨无妨。今日秦相能身之贵及,老夫也是很欣慰。但秦相今日来老夫这里,恐怕不只是为叙旧吧。”
张仪呵呵笑道:“张仪此番前来正是与令尹商议秦、楚两国修盟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