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书屋

第371章 布局芯片制造,萌芽要亲自xia场!

+A -A

    “您请讲!”

    跳过150纳米,直接进入到130纳米制程。

    结果泰机电拒绝了。

    因为过去所用的都是铝制程,但是铝制程工艺继续用在130纳米以上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全世界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此一役,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梁崧也是一战成名,一举奠定了他在泰机电技术核心的地位。

    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来的好!

    而梁崧也确实不负众望,一上来就叫停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20纳米制程研发,直接由28nm跨越到14nm制程,要一次完成三代四级的制程工艺迭代。

    只能“赌命”似的全力支持。

    晶圆代工业务虽然处在半导体芯片产业的下游,但是对于先进制程的研发,同样需要一位技术大拿来主导。

    眼看就要跟不上泰机电的发展步伐,所以才会押宝梁崧。

    再之后。

    张硕想要的,就是在三星14纳米制程量产成功之前,将梁崧从三星挖走,加入稻穗集团,提前参与到全球先进制程的竞争当中。

    于09年从泰机电落寞辞职。

    不是他急功近利。

    张硕却是更着急,“对利晶集团的投资,要在一个月内敲定。”

    别看21年芯片制程都已经卷到了5纳米、3纳米,甚至是2纳米,但是在千禧年前后,世界主流半导体企业都还在从180nm向130nm制程突破。

    该加班还得加班。

    “要快!”

    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大老。

    凭借制程的领先,三星成功从泰机电手里抢走了平果A 9处理器80%的订单,和皋通骁龙的大量订单,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收益。

    那时再要投资利晶集团,代价肯定更高。

    03年,130纳米全铜制程新方桉量产获得成功,泰机电借此不仅一举追平了与IBM两个代次的制程代差,还摆脱了对其技术的依赖。

    后面的故事就更传奇了。

    “除了投资利晶集团,还有一件事要抓紧。”张硕说。

    “应该没什么问题。”

    差距是不是有点大?

    但命运就是这么的神奇。

    而现在。

    这当然是非常困难的。

    只可惜。

    因为梁崧的辞职,泰机电28纳米制程的量产迟迟无法实现,从10年拖到了11年,比计划晚了一年多。

    11年,梁崧悄然加入三星,担任三星晶圆代工执行副总裁兼技术长。

    “去高丽,找到三星晶圆代工执行副总兼首席技术官梁崧,邀请他加入稻穗集团,担任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全面负责集团的晶圆代工业务。”

    虽然这一个月横跨春节假期,但吕凯却没有做任何的辩解,身为集团高管,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假期。

    彼时的泰机电、三星已经领先中鑫太多,而中鑫本身的技术储备也是严重不足,即便迎头追赶,也与全球最先进在制程无缘。

夷州行省。”吕凯也是雷厉风行。

    然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了,从三星离开之后,梁崧被中鑫三顾茅庐,于17年加入中鑫,想要帮助中鑫实现先进制程上的跨越。

    而是两三月之后,DRAM的价格就将迎来一波上涨周期,虽然没办法将利晶集团直接拉出债务泥潭,但也能输一口血。

    彼时三星为了挖走梁崧,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在梁崧还在泰机电时,就在私底

    彼时的三星,晶圆代工业务被卡在了由28nm制程向下的过程中,技术上迟迟无法突破,开发陷入停摆。

    拥有了在半导体产业上的一席之地。

    而梁崧,就是这么一位传奇人物。

    泰机电拒绝的底气,正是来自梁崧和他的导师胡阵名,师徒二人革命性地采用了全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也就是Fi技术方桉。

    后续在泰机电的职场斗争中,梁崧遗憾败北,被边缘化。

    甚至可以说,是晶圆代工领域高技术研发最为杰出的人才之一。

    泰机电对梁崧展开追杀,迫使其在15年离开三星。

    虽然这在三星看来有点疯狂,但背水一战也别无选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4年,三星14纳米制程首先量产成功,而泰机电在半年后才推出16nm的制程,还比三星落后了半个代次。

    梁崧师从半导体晶圆加工技术之父胡阵名,毕业之后进入AMD工作,期间发表了350篇技术论文,还获得了181件半导体关键技术发明专利。

    IBM首先在研发上取得一些领先,并试图以此为筹码,继续统治整个芯片的制造环节,于是找到泰机电提出合作。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要突破的是一个技术的分水岭。

    92年,梁崧从AMD离职,加入彼时还不怎么起眼的泰机电。


【1】【2】【3】【4】
如果您喜欢【才子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