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监军的公公见李永玄居然不听他使唤,冷笑一声,当众拿出来一道密旨宣读:“诏曰,钦命春公公为北伐监军……”
滞了滞,他发现圣旨上的内容,似乎不对,顿时愣住。
李永玄早就发现春公公身上带着一道密旨,看过内容,他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圣旨掉包了。
宋帝交给春公公的密旨上写着,作为钦使,春公公只要拿出密旨,就有权力调动这一次北伐的所有军队,如有违逆,格杀勿论!
这样做,无非是怕李永玄、孟共拥兵自重,而春公公是一个公公,不足为虑。
李永玄看完圣旨后,神色平静地彻底焚毁,然后他随便弄了一道假圣旨掉换。
春公公看到他手里的圣旨不对,他猜到是李永玄在暗中动了手脚,正想发作,便听李永玄喝道:“且慢!你这密旨,不太对劲!”
说话间,李永玄将春公公手里的圣旨抢过,拿给在场的众人观看:“大家看,圣旨是假的!春公公,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假传圣旨!”
“来人!将他拿下,押送都城,听候发落!”
李永玄不由分说地拘押春公公,即刻派人押解到都城。
他还不想彻底翻脸,不然直接斩杀春公公。
没有急着乘胜追击,除了李永玄没有把握,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整编在邓州收编的三万精壮,这一点跟蒙古人进攻宋朝截然不同。
蒙古军每当攻陷一座宋朝城池,都会大肆地烧杀抢掠,甚至屠城,从来不会考虑驻守城池。
李永玄不管收复任何一座城池,都会对百姓秋毫无犯,只会对付抵抗的士兵,占据官方的粮草以及物资。
这也是很多人愿意加入北伐军的主要原因,一年时间,就从最初的七千人马扩张到八万人。
等察罕与张柔率军赶到邓州、唐州的时候,已经是一二四五年初,距离李永玄拿下南阳过去了半个多月。
为了挫败李永玄、孟共的北伐,察罕与张柔迅速集结了十万大军,准备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宋军彻底击溃。
李永玄率五万大军驻守在南阳,留下三万人马交给郭靖、耶律齐,驻守穰城顺便进行整编。
在攻打穰城的时候,他发现有个人很勇勐,一问名字原来叫刘整,是穰城人。
刘整是吕文德部将,这次北伐,主动请缨,作战勇勐。
聊了聊,李永玄发现刘整不仅沉毅有智谋,而且非常地善于骑射,更难得的是有战略眼光。
虽然刘整这个人不是非常忠诚,可是大体上还算不错。
李永玄考察了几天,就对刘整进行了重用,让他去组建一支骑兵。
自从发动北伐战争,李永玄就陆续得到了上千匹战马,尤其是攻下邓州南阳,一次就缴获了数百匹战马。
手里有这么多战马不加以利用,岂不是白白浪费资源?
之前李永玄没找到合适的将领,只能将组建骑兵的计划暂且搁置。
现在发现有人可用,他立马开始实施计划、组建骑兵。
事实上,有一个人比刘整更加合适当新建骑兵的将领,就是郭靖。
郭靖不仅精于骑射,而且武功也非常厉害,又有贤内助黄蓉辅助,作为将领,再合适不过。
问题是,郭靖是中原武林盟主,李永玄是武林副盟主,指挥起来,难免膈应。
眼见宋军顺利收复邓州、唐州,孟共一边率领大军赶到襄阳助阵,一边上书请求宋帝调派兵力收复中原。
眼下可谓形势大好,这边拿下邓州、唐州,直逼洛阳,东部战线拿下了寿州,威胁到汴梁。
只要他们遥相呼应,就可以让驻守的蒙古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光复中原也不是不可能。
没想到,好不容易,等来消息,却不是让孟共率军北上恢复中原,而是让他不得贪功冒进。
说穿了,是宋帝担心北伐失败,损兵折将,更害怕李永玄、孟共将势力做大,威胁到朝廷。
孟共得到这个消息,心灰意冷,加上患病,他索性上表请求致仕。
宋帝马上给予批准,与此同时让孟共以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的名义退休,并派心腹接替孟共的职位。
紧接着,宋帝让人断绝李永玄的物资补给。
他没有急着下旨让李永玄退兵,想让蒙古军消耗掉李永玄的势力。
对宋帝做出的反应,李永玄一点也不意外。
虽然少了宋廷支持,可是李永玄手里还有大量的粮草,完全不虚。
老实说,李永玄怕的是宋帝派人跟蒙古联手来攻打他,夹在中间,就难受了。
当然了,如果宋帝真敢这么干,李永玄不介意转过头投靠蒙古把南宋给灭了,到时候他再起兵对抗蒙古。
这有点类似吴三桂,名声上肯定不太好听,成功难度,也相当大。
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李永玄还是不会选择走这一条路。
这几天,也不止这一个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