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李永玄以武林副盟主的身份放出消息,他将在锦城成立一个门派,诚邀天下英雄共襄盛举,并选择资质、人品出色的人作为弟子授以九阴真经的武功。
如果说他副盟主的身份影响有限,那么九阴真经,就足以让无数的中原武林人士趋之若鹜。
换成是其他人说这话,没人会信,可李永玄不同。
他不仅是武林副盟主,而且武功还高得惊世骇俗,就连不可一世的蒙古国师,都不是对手。
既然李永玄说要创立一个门派传授弟子九阴真经,想必是不假。
除此之外,李永玄还让人散布消息说锦城有宝藏……
总而言之,他想尽办法吸收人口,延揽各种人才。
如今锦城只剩下一万多老弱病残,显然指望不上,还好有孟共、余玠派来的五千兵马可以帮忙修城墙。
孟共、余玠都很希望李永玄能够在锦城站稳脚跟,以缓解他们防务上的压力,不然也不会派遣兵力过来帮李永玄。
他们不遗余力地帮忙把李永玄打造成战胜蒙古国师的少年英雄,树起一面对抗蒙古的旗帜,号召大家跟随李永玄一起到锦城对抗蒙古的入侵。
这些年来,还是有不少仁人志士,一心想要对抗蒙古军的南侵,无奈宋廷和官府苟且偷安,使得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恨报国无门、徒叹奈何!
现在李永玄站了出来,也让那些报国无门的仁人志士看到希望,纷纷来投奔。
很多想学九阴真经的武林人士不约而同赶往锦城,就算学不到,去长长见识也是一件好事。
还有很多想要拜李永玄为师的人,不求天下无敌,只要有李永玄的一半厉害,就可以在江湖中横着走。
当然也有找宝藏的人,蒙古大军几次在锦城劫掠,肯定留下了不少金银财宝。
随着时间地不断流逝,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锦城。
一个月后,就有超过一万人络绎不绝地赶到锦城。
人口一多,筑城的速度大为提高,仅仅是两个月,众人就将锦城残破不堪的城墙修缮一新。
李永玄一边治理整顿,一边创立了一个新的门派:玄门!
他没有像全真教一样,大量收人,而是宁缺母滥。
对武学天赋极为出众、又想加入玄门的少年男女,李永玄会考查他们的人品,并用移魂大法进行考验。
没有问题,才会将他们收入门下,授以九阴真经。
梵文总纲、移魂大法、北斗大法,谁都没有传授,李永玄只传了他们九阴真经其他的武功。
通过移魂大法的查验,李永玄发现不少蒙古奸细,他略一考虑,就把其中三个隐藏得最好的人留下来,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对蒙古实施反间计。
对他来说,九阴真经不是很重要,何况还保留了最重要的部分没有传授出去。
三个月后,锦城总人口达到六万,还有很多人正在赶来的路上。
这些人大部分是青壮,其中志士仁人和武林人士占了将近一半,其他大多是过来寻宝的人,或者商贩,走投无路的流民、难民……
明知道蒙古军随时可能进攻锦城,一般的人又怎么可能不怕死,贸然去送死?
李永玄将极少数人收为玄门弟子,愿意参军的人组建一支军队,不愿意入伍的人可以种田,修补城墙,修缮房屋。
眼下的锦城百废待兴,有的是事,就怕没有人做。
虽然锦城的城墙已经完全修复了,可是孟共、余玠派来五千兵马仍然没有走,还留在锦城。
孟共、余玠没有来催,无非是担心蒙古军趁着李永玄立足未稳,来攻打锦城,有了他们五千兵马助阵,加上李永玄组建的军队,纵使是蒙古军大举进攻,也可以抵挡一段时间。
庆幸的是窝阔台刚死,成吉思汗的小弟斡赤斤趁汗位虚悬之际,立刻率军开赴都城和林想要夺取汗位。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西征的贵由已到达叶密立,并直奔和林,使斡赤斤的图谋未能得逞,怏怏地引兵退回驻地。
尽管蒙古内部的战争没有打起来,可是他们都在忙着争权夺位,根本就没有心思侵吞南宋,也给李永玄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李永玄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进行严格操练。
不止军队,他还正式的开府设衙,维持锦城秩序。
所有职位,都由李永玄全权决定,薪酬和各种开支也由他发放,这也意味着,整个锦城都是他说了算,没有人或者是势力可以动摇他的位置。
要不是他在临安洗劫了官僚地主,李永玄也没有资本运转锦城,让这座残破不堪的城池迅速恢复生气,蒸蒸日上。
李永玄为了掩人耳目,散布消息说他找到了宝藏,免得让人跟临安大量金银财宝离奇失踪桉联系起来。
经过几个月发展建设,锦城的人口变得越来越多,稳定局势也变得越来越好。
五个月后,锦城人口突破了十万,军队扩到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