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为麾下众将邀功求赏外,亦大量表举太守、郡丞、县令、长、丞等,名单上密密麻麻,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人。
**自然有底气这么做,他不但为国家除掉了刘表这个心腹大患,还派兵西入汉中,使房陵、上庸、西城等早已沦陷于米贼之手的地方,重归国家所有。
如此大功,**丝毫没有居功,仅仅只是为手下讨些封赏,尽管人数有些多,却也无可指摘。毕竟眼下朝廷穷困,拿不出钱帛下赐有功之臣,若再吝啬官爵之赏,谁还愿为国家效命?
同时名单上亦附录了**之前任命的交州刺史、郁林太守等。
**在信中写到,交州牧张津自前年兵犯荆南,大败而归,始终怀恨在心,数月前趁他北伐刘表之际,再度兴兵,欲图不轨,最终为麾下抚南中郎将王彊击败,于逃跑途中被左右杀死。
**称张津死后,交州群龙无首,一时间贼、夷蜂起,寇略郡县,州中大乱。
因刘表在北,阻塞道路,难达上听,**不忍见交州动荡,百姓遭殃,万不得已下,只好暂时越权,以安远将军左司马潘濬,暂代交州刺史。
潘濬到任后恩威并施,旬月之间,平定纷乱,汉夷宾服,实乃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对潘濬极尽夸赞,无外乎是逼着朝廷承认其交州刺史之位。
**写写停停,停停写写,耗时一个多时辰,洋洋洒洒写满数篇纸才停下笔,而后密封好,交给等候在侧的邓芝。
邓芝,正是**选定的出使许昌之人。
要说出使许昌的最佳人选,首推刘瑍,两年前他奉**之命出使许都,以风仪才具名动京师,自天子、公卿以下莫不赞叹。
不过刘瑍如今远在长沙,又居太守重任,不可轻离,**环顾左右,最后选定邓芝为使。
邓芝虽性情刚简,不善修饰情绪,但贵在真诚,亦有口才,历史上就曾数度担任蜀汉使者,出使东吴,深受孙权的敬重。
"听闻曹孟德不久前亲率兵马,北渡黄河,进攻袁氏兄弟。曹孟德威上凌下,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极不得人心,今离京北上,肯定忧心后方生乱,许都必定戒备森严。"
**叮嘱邓芝道:"伯苗,你到达许都后,需谨慎言行,除尚书令荀彧外,尽量少与朝中公卿接触,以免遭到曹孟德党羽猜忌,从而为自己惹来大祸。"
若是换做刘瑍,**不会多说什么,邓芝年轻气盛,性格过于率直,终究让他有些不放心。
另外邓芝出身南阳邓氏,南阳邓氏乃贵戚之族,世受汉恩,与汉室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天然亲近天子,敌视曹操,**担心邓芝受到蛊惑,做出不智行径,因此不得不出言告诫。
邓芝闻言一怔,本来他听说曹操出兵河北,目前不在许都,此番北上,不免存着探听许都虚实,看看有无可乘之机。可听**话中意思,似乎并无此心。
其实邓芝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切实际,曹操深有谋略,善用兵,十余年间灭袁术、擒吕布、克袁绍、逐刘备,横扫群雄,称霸中原,诚非一州之力所能敌。
况且荆州经过多年的内战,财物空竭,人力殚尽,就算有可乘之机,亦心有余而力不足。
邓芝并非无谋之人,当年他从蜀中不远千里投奔**,刚一见面便向**提出:"进伐刘表,西取益州,北联韩遂、马腾,东和袁绍、孙权,勤王许都,讨伐曹操"的宏大战略。
或许是**半年内连灭张津、刘表,胜利来得太过容易,才让邓芝生出不切实际的想法。
想通后,邓芝平复略显急躁的心情,颔首道:"将军且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又道:"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与朝中公卿接触,只是这里面的分寸伯苗你要把握好,总之不要让自己陷入危险。"
"诺。"
"其余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只盼伯苗早去早回。"**笑道,"当初文朗出使许都,被拜为长沙太守,此番伯苗前往许都,想来天子也不会吝啬官爵。"
邓芝道:"刘长沙风度、才量称绝一时,我是拍马难及。"
**笑着摇了摇头,道:"伯苗不必妄自菲薄,以你的才干,担任两千石郡守绰绰有余。"
之前在选择谁为南郡太守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邓芝,他出身、才能俱佳,又是妻子邓瑗的族兄,在古代,戚族亲近程度仅次于宗族,没道理不重用。
不过**出于收买人心的考虑,最终选择了寒门出身、曾旅居襄阳多年的徐庶为南郡太守。
经过一天的筹备,次日,邓芝整装待发,**亲自送行。
上次因要躲避刘表的耳目,刘瑍出使许昌时身边仅带数名随从,亦无贡品,职贡有名无实。
这回则截然不同,**特意为天子准备了大量的贡品,其中既有竹纸、酃酒等荆州特产,亦不乏珊瑚、珍珠等交州珍宝,随从人员更是多达数十人。
另外刘宗将率一万水步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