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作者:金面佛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56节
周秋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少?”
研究员认真地点头:“而且如果是商店的话,那么最多一家店吧,再多肯定不够用。”
周老板只能咬咬牙:“一家就一家吧,这样我们也好统计。”
研究员略有些不好意思:“那你们得出钱,因为我们从村里运回来时是给了钱的,不然也拿不回来。”
虽然当初是免费给村民用的。但村里默认这是国家发给他们的东西,他们想不想继续用是一回事儿,别人拿不拿走是另外一回事。反正不能让他们白吃亏。
周秋萍唯有扶额:“行吧,行吧,给钱就给钱,一家店就一家店,我们就做这个示范点了。”
能怎么办呢?当掏钱打广告呗。
全国唯一一家光伏发电的商店,想不想过来看一看,什么叫做真正的绿色节能环保,什么叫做高科技?
难怪人家说新能源企业全是国家补贴起来。要真这么容易赚钱的话,大家早就一窝蜂的上。
作者有话说:
文中关于当时光伏发电的数据全部查了资料,具体就不贴了。知道阿金不是胡诌的就行。^_^
第510章 银行收钱了(捉虫)
周老板发财梦碎。
她不仅没能省下电费, 她还往里面贴了好几万。虽然研究所已经近乎于白送,但给村民的补贴还有把这么多发电板拖过来的运费,都得真金白银地掏钱。
她唯有捏着鼻子不停地自我安慰:这可是活动的广告牌, 现成的广告, 全国唯一一家正儿八经太阳能发电自己自用的商店。
这代表了时代的风气,未来的潮流, 高科技的典型, 连冷冰冰的外表都是傲娇的代表。
所以她必须得请记者过来大肆报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有这么个玩意儿了,不能白瞎了她砸进去的广告费。
这边的高科技产品光伏发电是头貔貅,那边另一个高科技的典范芯片厂同样是头吞金兽,金光闪闪的外表都是忽悠人的,想让它下金蛋, 你先砸进去金谷子再说。
林博士来海城了。
卢振军找人调查了他的身份, 李东方也为他做了背书。
他的确是位建厂高手, 在美国大牌芯片厂工作多年,经验丰富, 而且人品有口皆碑, 为人勤勉而踏实。
有了这个初步背景, 周秋萍也敢把人领到海城市政府介绍给领导了。
风险当然依旧存在。人复杂又多面,而且随时会变。以前风评好没被人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不代表他以后不捅娄子。说不定人家就是玩一把大的呢。
但现在的好处在于因为政府穷, 一个908工程光论证就要论证两年,完全不具备豪爽掏钱的底气, 故而对方冲着骗补贴而来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与之相对应的, 真正愿意做事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
可见政府补贴这玩意儿也是双刃剑, 引来了人才的同时也招来了众多骗子。
海城市政府对芯片项目还是很感兴趣的。
去年的科技大奖被认为是科技的春天来了,现在大家都清楚自己吃的是人口红利,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在劳动密集性产业上挣钱。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产业升级,拥抱更朝阳的产业。
所以海城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在共同接见了林博士之后,还相当豪气地表态:要盖厂是吧?我们带你过去,我们规划了一大块地,你看中哪里,就可以在那边盖厂。
林博士都没来得及跟领导客气几句,人就又上了车,然后一路开到了郊区,看到了大片绿油油的麦田。
时值正月,是麦苗长得正茂盛的时候,春风一吹,让人无端想到了丰收时的盛景。
田埂边长了野菜,舒展大片叶子的叫荠菜,怯生生冒出头的叫马兰头,还有蒲公英和曲麻菜,仔细辨认的话,也是个小菜园。
田野间有大人孩子在放风筝,奔跑间,风筝飞上天,因为带了哨子,发出悠长的啸声。
好一派乡野乐趣。
市委一把手伸出了胳膊,点着前面:“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可以。政策上面,需要我们配合的,希望我们可以帮忙做的,只要不违反原则,我们都可以尽量做。”
林博士看着这么多地,第一反应就是问:“征收价多少钱?”
这是一把手没办法当场回答的问题。因为要经过市里讨论,才能给出准确的数字。
但他表明了态度:“我们不炒地皮,这里是盖厂做企业用的,不把价格炒起来。”
周秋萍主动提出了:“这样吧,再往前面走3公里。就是政府划拨给我们东方集团用的地。已经征收了,村民搬走了,没有种庄稼,我们也不用等着这一季庄稼成熟收割就可以直接盖厂了。”
其实这说法不成立。征收的土地所有权已经发生变化,农民不管在上面种什么,随时都可能被铲掉,不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