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书屋

第一百七十章 李乾的预谋!朝中一大步!

+A -A

强盛的根基在于皇帝和日讲制度,他们负责东宫皇储的教导,负责给皇帝日讲,也就是讲课。

    这样的一个部门,想不强盛都难。

    皇储登基之后,怎么可能亏待自己的老师呢?

    翰林院也由此渐渐发展成了一个非常清贵的衙门,出过不少宰相、尚书。

    但后来这种情况渐渐改变,原因还是出在皇帝身上。

    那位英宗皇帝当皇储时就不是省心的主,从李乾也从书籍上看到过那位老人家的事迹,不得不说,比自己会玩多了。

    他在东宫时就异常排斥翰林院的老学究,到了当上皇帝,更是直接停了日讲。

    换句话说,这位不仅是天天旷课,而且还直接把老师给辞退了。

    而李乾的爹,也就是穆宗皇帝的行为同上面这位也是如出一辙,一看就知道这是父子俩。

    到了李乾这里……只能说祖孙三代的基因很强大,他又干出了一样的事儿。

    在这一连三代的努力下,翰林院从一个清贵无比的衙门,渐渐沦落到了现在狗不理的地位。

    其实在李乾看来,翰林院衰落的例子特别适用于“权力中心论”。

    皇帝就是权力的中心,谁更接近皇帝,谁就能掌握更多的权力。

    当然,那是曾经的情况,如今早就不一样了。

    权力的中心早就从皇帝身上分散了出去。

    但只要李乾肯努力,权力还是会渐渐地转回他的身上,毕竟皇帝才是名正言顺的万民之主……

    下方的吴省兰望着神色不定的皇帝陛下,心中也是有些忐忑,忍不住解释道:

    “陛下,这广闻司的司务是正八品,吏部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将六品、七品的人贬官放到广闻司。”

    “而在翰林院之内,八品官员只有翰林博士、典籍,九品官员只有翰林侍书和翰林待诏。所以可供选择的人也就不太多。”

    现在翰林院的烂归烂,但还是有一个清贵的名声。

    但广闻司那种地方……去了肯定要天天和泥腿子们打交道,这清贵之名也就没了。

    所以根本没人愿意舍弃翰林院的唯一优势,往新成立的广闻司跑。

    李乾揉了揉眉头:“朕知道了,但这几个人……”

    他翻动着这几个人的资料,实在是有些无奈。

    其中要么是在翰林院熬了许多年的书呆子,要么是六十多岁马上就要致仕的老头儿,这样的人怎么能用?

    吴省兰讪笑着道:“陛下,您不妨先就和挑个人先用着,再等几个月,等到明年的新科进士出来,再从其中择一良才,充任广闻司司务之职。”

    “那些进士们眼界都不高,给这么一个官儿,想必有大把的人都愿意去。”

    

    李乾闻言考虑了片刻。

    现在是十月多,殿试则是在明年四月举行,也就是说……还有半年?

    李乾斟酌了一会儿,还是道:“那就先从这些人里面挑一个。”

    没办法,他当时在朝会上都说了,要在翰林院里边选,现在也不能刚转过头就不认账。

    而且半年时间,已经足够大臣们适应广闻司,到时候自己再整出什么报纸来,他们应该也能接受……吧?

    “吴卿家,你觉得哪个人比较合适?”李乾望着吴省兰。

    吴省兰干笑一声,对李乾道:“陛下,臣以为翰林院典籍常秩此人为人正派,持事有度,或可帮陛下操持广闻司。”

    李乾翻动着手中的一沓文书,不一会儿就翻到了这个叫常秩的人。

    “常秩,汝阴人,年六十七……”

    李乾看了一会儿,有些不解地抬起了头,望向吴省兰:“不知此人有何过人之处?”

    不挑个年轻力状的吗?

    吴省兰急忙解释道:“陛下,常秩此人虽然老迈,然而才学过人,学识渊博,人品正直,遇事自有一番气度。”

    “若令此人掌管广闻司,或许不会有大作为,但也不会犯什么大错,最为稳健。”

    “而且这广闻司也是与百姓接触的衙门,若选一老成之人去主持,也会让百姓更加敬重……”

    李乾听了一会儿,有些瞠目结舌,没想到还有这种门道。

    吴省兰话中的意思是,大乾人骨子里都有尊老爱幼的优良思想和传统。

    不需要常秩这个广闻司司务有多好的名声,只要他不去作恶,不臭名昭着,前去递文书的百姓看在老人的份儿上,也不会对他太过无礼,也不会太吵闹。

    如此一来就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争端。

    李乾轻轻点头,这貌似也有些可行?

    “好,既然吴卿家都这么说了,那就依你之见。”

    “将常秩调任广闻司担任司务,至于两个司丞就一定要选年轻力壮的人了,替着司务做一些力气活也行。”

    “是,陛下。”吴省兰当即应声。

    李乾又接着道:“广闻司衙门选好在哪了吗?”


【1】【2】【3】【4】【5】【6】
如果您喜欢【才子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