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你这个考试太恐怖了,1月4日到1月9日上下午都有考试,要考18门课~~~”冯琳看着刘一辰要考的科目,啧啧称奇,左看看又看看地,简直如同看一个小怪物一般。
再结合之前刘一辰已经考了几门课,这意味着这学期刘一辰要考二十几门课。
刘一辰澹笑,要在两年修双学位,自然课程就会变得紧凑起来,比如数学本科学位主要专业课就有26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如历史、思想等选修课程,物理课略少一些,但是也差不多。更别说刘一辰还选修了不少课程。
结果就是,他平常上课比其他人多得多,一学期的考试自然也就多得多了。
相比起来,冯琳就显得轻松多了。
不过很明显,随着考试周的靠近,图书馆显得愈加有人气,平常不怎么来图书馆的,现在也都纷纷赶过来了,拼命地看书。临时抱佛脚,不仅仅是初中、高中有,大学同样有。
没有人愿意考试考不好,因为在燕大你考得不好,你拿到的就不是本科毕业证了,而是专科毕业证!
燕大有专科!?
是的,燕大有专科!
燕大的专科并非是传统高考统招的专科,而是在燕大里边不好好学习、挂了很多门科目的学生,学校没有对他进行退学处理,而是把他的毕业证由本科降到了专科。
对于燕大人而言,专科就是人生教育上的一个污点,同时也是燕大悬于燕大每一个学生头顶上的一柄利剑,谁都不想拿着带着耻辱性的专科毕业证。
当然,每年总是有个别学生,为放飞自我而付出代价,隔着一两年总是有拿着专科毕业证的燕大学生一头扎入未央湖,再也无脸面对江东父老。
为了尽可能拿下满分,刘一辰和冯琳在元旦三天,都不给自己放假一天。
冯琳选的国际关系学院,整个大学期间必修专业课程也就7门,总的课程也就20门,堪堪达到刘一辰数学专业课程的数量。
......
2009年1月1日,在这新年第一天,天空飘起了大雪,这似乎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看着这雪,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
这第一场雪,随风飘飘扬扬,夹杂着雨点,冬天的寒冷体现无疑,这种天气外面是不能出去的,可以将人活活冻死。
还好家里的冰箱,长期背着满满一冰箱的东西,什么都不缺。
元旦假期,从昨天晚上开始,二人就过起了没羞没躁的二人世界,今天中午他们就吃火锅。
冯琳收拾餐具、洗碗的时候,刘一辰打开了笔记本电脑,登陆了自己邮箱,却是看到邮箱中有一封未读邮件。
看到邮件标题的瞬间,刘一辰脸上露出澹澹笑容。
这是一封来自《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期刊发来的版权授权协议书。
也就是,他的论文投稿已经进入到了所谓‘proof’流程。
虽然各个期刊的规则不一样,但大多数都是在接受稿件之后才会发送授权协议,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再看这封邮件的日期,是2008年12月27日,这意味着他投稿仅仅两天,论文就直接呈现在了期刊编辑的电脑中。
不过这也不出他的预料,毕竟他连《数学年刊》都发表论文了,对于像他这样在数学四大期刊上面发表过论文的数学学者,期刊往往是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
毕竟,期刊不缺论文,但是缺好的论文!
打开邮箱,下载了邮件中的协议书,按照要求签署了授权协议,这些他经历过一次,现在无非是大同小异,所以操作起来轻车熟路。
大概五分钟之后,他投稿的网页状态已经显示为‘Under-Review’。
这意味着他的文章已经通过了技术编辑的格式审查,即将由专业的学术编辑进行审稿,也就是进行所谓的外审!
一般人第一次投稿都会在技术编辑那个地方卡个几次,不过刘一辰现在写论文能力非同一般,论文又是经过他数次检查、修改,对于此次一次性通过,刘一辰是丝毫不怀疑的。
而至于接下来的外审,将是整个SCI投稿中最严格,也是最漫长的过程。
因为一般情况下,学术编辑本身也是忙碌的科研人员,而审稿是无偿的工作且需要耗费许多精力,因此什么时候为学术界无偿贡献自己的力量,都得看审核员的心情。碰到比较磨蹭或者比较忙的,“UR”这个环节卡你一两个月都不夸张!
像上次他投稿《数学年刊》的,属于极为特殊情况的,是刚好遇到编辑对他的论文感兴趣,然后又是数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被《数学年刊》列为重点,才在短短时间完成审核,确定可以发表。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审稿结果!
刘一辰关闭邮件,浏览着论坛,上面是一个博士生正在分享着自己的事:
“学术界有两件事很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