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书屋

第六十四章 变化的杭州(求订阅)

+A -A

,疏浚治理西湖的工作也能完成一大部分。

    而这,正是李医最想看到的结果。

    至于西湖内的两道长堤,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李医的计划中,这两道长堤今年内能完成建造就可以。

    杭州百姓热火朝天地在工地上干活之时,李医则在四处考察。

    他不但去了封地内剩余的几个村庄考察,跟村里的百姓们一起过年,也去了其他一些地方。

    这些村庄有的在山里,有的在海边或西湖边,也有的在平原上。

    住在这些村庄里的百姓,谋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不靠山、不靠海的百姓,就只能跟土地打交道了!

    那些居住在西湖边和平原上的百姓,大多依靠种地养蚕为生。

    每到一个地方,李医都会详细了解当地的情况,了解百姓家里的生活,地里的收成等等。

    基本掌握当地的情况后,他会根据各个村庄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

    那些位于山地丘陵的村庄,他为当地百姓带去了龙井茶树苗,并指导他们该如何栽种茶树,采茶和炒茶等等。

    到了那些位于湖边和平原上的村庄,他就会告诉村里的百姓。

    应该如何发展水产养殖,如何改进已有的桑基鱼塘系统,并传授他们一年两熟的新生产技术。

    即便那些生活在海边的百姓,他也能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他告诉那些靠海吃海的渔民,如何在海洋中利用水箱进行养殖,如何使用拖网进行捕鱼,并传授了他们一些来自后世的捕鱼技巧。

    非但如此,他还告诉那些渔民。

    以后他们打上来的鱼虾,数量要是很多,可以将其中一部分制作成鱼干。

    只要鱼干的质量没问题,大唐公司会敞开收购,然后将那些鱼干卖到北方去。

    这让那些渔民都感激涕零,恨不能立刻驾船出海去打渔,好大赚一笔。

    在各处考察的同时,李医重点考察了一下土地,并从中选择了一些条件很好的土地,准备用来种植高产水稻。

    这些土地并不全在他的封地内,相当一部分土地都是封地外百姓的土地。

    但是,他准备用来种杂交水稻的土地,却全部在自己的封地内。

    杂交水稻的稻种实在太重要了,容不得半点闪失,必须时刻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那样他才安心。

    借着视察的间隙,他还去了一趟灵隐寺,跟寒山子和灵隐寺主持喝了几杯清茶,然后在灵隐周围游览了一番。

    对于他的到来,灵隐寺非常重视,大开山门迎接,而且始终由灵隐寺主持陪同参观游览。

    跟寒山子一样,他表现出的惊世才华,同样震撼了灵隐寺主持。

    而让灵隐寺主持感到更加震撼的,却是他言语间表现出的雄心壮志,以及高瞻远瞩的诸多见解。

    这让灵隐寺主持惊为天人,嘴里不停地赞叹着,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他离开灵隐寺时,灵隐寺主持带着寺里所有僧人,恭恭敬敬地将他送出了山门。

    他离开后不久,寒山子也离开了灵隐寺,去了天台山。

    转眼的功夫,已是大年十二,年也快过完了。

    这是一个位于杭州城内的蔬菜大棚,距离李医的府邸很近。

    不同于其它蔬菜大棚,这里由民部和大唐公司联合建造,并共同管理。

    这个蔬菜大棚的规模一般,却非常重要。

    跟城内外其它温棚不同,这座主要用来培育各种作物的种苗,然后向其它温棚提供。

    准确一点说,这就是一个温室苗圃。

    杭州城内外,以及周边一些城镇里的温棚,所用的种苗大多都来自于此。

    此外,这里也培育杏鲍孤和其它各种蘑孤的菌袋,提供给百姓种植。

    除了提供种苗,这里还负责教授老百姓温棚种菜的技术。

    杭州城内外及周边城镇那些种植温棚蔬菜的百姓,都是在这里学到的种菜技术。

    放在后世,这就是一个种子站兼乡村农校。

    上午,己时。

    李医带着安内侍和程伯礼他们,来到了这个温棚里。

    他们刚一抵达,两位负责人和几名在这里干活的杭州百姓就迎了上来。

    来到近前,这些家伙齐齐躬身施了个礼。

    “见过公子”

    李医则挥了挥手,微笑着说道:

    “不必多礼,说说这里的情况吧”

    随后,来自大唐公司的那位管事就开始汇报情况。

    “启禀公子,您送过来的那些辣椒和西红柿种子,都已破土了,长势非常不错”

    “现在天气正在迅速变暖,再过一些日子,它们应该就可以移栽到外面了”

    听到这话,李医眼中立刻闪过一片喜色。

    “这真是个好消息,大家辛苦


【1】【2】【3】【4】
如果您喜欢【才子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