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要说的,倒不是宰相制有多么的差,而是在宰相制之外,依然有许多的选择……”
朱启看情况也差不多,自己做的努力也够多了,如果这样子,这吕昶还要去找朱元璋送死的话,那自己可真的就拦不住了。
反正他这一辈子也不会去当皇帝,更不需要去考虑这种事情,也不是他需要考虑的。
朱启镇定自若的在铝上的边上坐了下来,随后把衣袍整理了一遍,才慢慢的说道:
毕竟内耗一直都是一个损害国家实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啊!
“今日,本王与李老先生所说的话,李老先生且似细想一想吧。
想要强化中央集权废除宰相制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今日早朝的时候,本王也在朝会上听到吕老先生说了,萧何等人的例子。
就好比战国春秋时候,秦国任用商鞅,改变了秦国的制度。
而是想和吕老先生商量商量这个宰相制的问题。”
这和宰相制的天子坐国宰相治国,其实差距并不算特别的大。
“吕老先生还是安心养伤,不用起身送本王了,本王先走了。”
这一个国家,如果连力都不能使到一块去,而是在内部争来争去的,互相为了利益勾心斗角,那这国家也发展不到哪里去的。
也确实他们都是数一数二的名相。
而朱启这次来劝说吕昶,就是想要用内阁制来忽悠他。
而这内阁制的核心所在,其实就是权力依然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只不过事情让内阁成员来干了。
而且内阁制是多人组成的,总比一个宰相只手遮天,带领着文官集团共同对抗皇帝要来的好。
朱启从头到尾的将内阁制详细的和吕昶说了一遍,随后也不多说什么,让吕昶自己细细的品。
至于宰相制,本王觉得就没有必要去继续坚持了,毕竟对于国家来说,宰相者也并非是完全有利的东西。”
说完便带着身后的随从们都离开了。
但每个朝代历经那么多的宰相能出的了名的有所作为的也不过那么两三个罢了。
朱启在这里停顿了一下,想了一下国家的发展,光是依靠个人的力量,其实还是很薄弱的,真正依靠的还是必须需要制度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吕昶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到朱启继续说道:
至于说这内阁制,本王也会找机会和父皇说一说的,相信父皇也会知道这内阁的优劣所在。
肯定不用说了呀,那绝对是内阁制啊!
吕昶的儿子看到这一幕也是稍微松了一口气,只要父亲不要去送死,就比什么都好了,真是心里面感谢辽王殿下呀。
他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然后看着大明王朝健健康康的往下发展,至于这王朝能延续多少年,那朱启也没什么野心。
而不走宰相制,那走什么呢?
而单纯的宰相,依然是依靠个人的力量,所以朱启对于宰相制其实并不看好,而历史的大潮发展之下,宰相制也定然会被淘汰。
事实已经证明,明朝时期的内阁制度是优秀于宰相制度的。
朱启很快把内阁制,和宰相这之间的区别,和面前的吕昶说了一遍。
至于其余的,相信不用我说,吕老先生也都明白,要说能有多厉害,其实也并不怎么样?
显然,朱启对他所说的话是有所触动的。
“吕老先生,你误会我了,我这次过来并非是让你不要再去父皇那边劝诫。
而这吕昶在房间里呆了一阵之后,便让自己的儿子为自己上药,看来也没有要去找朱元璋的意思了。
既然这样的话,直接把内阁制泡出来,跟吕昶细细分析一遍。
他们所做的决定,也并非都是让国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他站起身之后拱了拱手说道:
至于说集权好还是分权好,朱启也说不上来,也没什么感觉。
不过朱启把他肩膀按住,随后笑着安慰了两句说到:
毕竟好些个人在一起出谋划策,总比你个别一两个人独断专权来的好。
朱启起身告辞,而吕昶虽然受了伤,但也想起身送一送辽王朱启。
即便是未来商鞅死后,秦国依照着商鞅设立的法律法规,也依然能够增强壮大自己的实力。
不过这个时候跟吕昶肯定是不能这么说的,他还要忽悠忽悠吕昶,让他不要执着于宰相制才好。
朱启这边说完之后,那边吕昶却还在沉思之中。
现在,朱元璋把宰相制取消了,也是一件好事情,为未来的内阁制铺路嘛。
相信这吕昶也不会再抓着宰相制不放了。
只有制度思想不拉胯,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才能够不拉胯。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反正吕昶怕的就是皇帝以后没人辅佐,导致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让国家和民族衰落。